院部地址: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下南街52号

预约挂号

科普资讯

抖音号
凌晨三点,医院的走廊只剩下消毒水的味道,和产房里此起彼伏的动静。
妇产科的灯亮了一整夜。护士长看了眼护士台的医护记事栏,在“今日新入”那一栏赫然写着11个产妇——刚送走胎膜早破的二胎妈妈,急诊铃又响了,是位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妈妈,胎儿心率一度下降至100次左右,需急诊送入手术室行剖宫产手术结束分娩。
医生办公室里,卢正美医生的白大褂后背洇出两道盐渍,刚从剖宫产手术台下来,口罩勒得脸颊发红,抿了一口温水,声音哑得像砂纸,和护士交代着:“刚做的剖宫产手术,胎盘有点粘连,关注产后出血及生命体征情况,50床那个小姑娘是第一次怀孕,紧张得宫缩乏力,记得多陪她说说话,安慰一下,缓解焦虑。”
没人提“累”,年轻医生王静刚处理完不全流产的急诊,额前的碎发黏在汗上,转身又去给待产妇做胎心监护,嘴里还不停的和患者沟通交流,安抚情绪;助产士阿英小姐姐守在产房,手里的器械刚清洗好,就听见里面传来一声响亮的啼哭,这是今夜的第14个了,从昨晚6点到现在,14个皱巴巴的小生命攥着小拳头来到这美妙的人间。
走廊尽头,有家属想塞饮料,被医生笑着退回去:“照顾好宝妈和孩子比啥都强”。其实他们自己都忘了,凌晨一点时谁靠着墙眯了三分钟,两点时谁嚼着冷掉的包子写病历,三点时谁的手指在病历本上划得飞快,却没在任何一句话里带过“抱怨”。有人问:“一晚上11个急诊、14个生产,扛得住吗?”他们总说:“产妇和孩子等不起。”宫缩的疼痛不会等天亮,急诊的警报不会挑时间,当白大褂穿在身上,“休息”就成了奢侈品,“抱怨”更是没想过——因为听见新生儿的第一声哭,看见产妇被推出手术室时家属红着的眼眶,所有的疲惫就像被温水化开的糖,悄无声息地甜了。
天亮时,第一缕光从窗户外照进来,落在14个襁褓上。医生们终于能短暂休息一下,又马上要投入新一轮的战斗,周而复始。他们不是超人,只是在每个深夜把“累”咽进肚子里的普通人;他们不算英雄,却用不抱怨的肩膀,接住了25个家庭的期待(11个急诊的平安,14个新生命的降临)。妇产科的灯还亮着,就像他们眼里的光——不耀眼,却足够暖,暖得能托住每个生命最初的重量,也暖得让“无怨无悔”这四个字,在汗水里长出了最实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