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花蚊子”,严防基孔肯雅热

  • 发布时间:2025-08-25
  • 本文来源: 宣传科
  • 浏览量:

近期,“基孔肯雅热”受到广泛关注。该疾病名称虽特别,但感染者常因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疼痛等症状而备受困扰。

01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由携带病毒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主要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其他传播风险: 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意外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也可能导致感染。

不会传播的情况: 日常接触、咳嗽、打喷嚏等不会传播该病毒。

02
二、基孔肯雅热的症状有哪些?


感染后通常有3-7天潜伏期,最长可达12天。典型症状包括:

突发高热。

剧烈关节疼痛: 主要累及手腕、脚踝等小关节,膝、肩等大关节也可能受累,疼痛可致行动困难。

其他常见症状: 头痛、肌肉痛、关节肿胀、皮疹、恶心、乏力等。

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所以,防蚊、灭蚊是核心。

03
居家防护:



清积水: 及时清理花盆托盘、花瓶、地漏等处的积水;暂时不用的储水容器应倒扣存放,保持干燥。

阻蚊入室: 正确安装并使用纱窗、纱门、蚊帐。

物理/化学灭蚊: 合理选用蚊香、电热蚊香液/片、杀虫气雾剂等产品。

04
外出防护:



穿着防护: 尽量穿着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

驱蚊剂使用: 在裸露皮肤上涂抹经认证有效的驱蚊剂。

四、 重要提示:及时就医

若近期有蚊虫叮咬史,并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疑似症状,请务必:

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主动、准确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史(尤其是去过哪些地方)。是否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