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地址: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下南街52号

预约挂号

科普资讯

抖音号
“嘀嘟…嘀嘟…嘀嘟…” 救护车的鸣笛打破了黄昏的宁静。面色苍白、呕吐鲜血的李大叔(化名)被紧急抬入抢救室,血压骤降、心率飙升——他正经历着肝硬化患者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背后的“元凶”,正是被称为“隐形杀手”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来自中江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帮扶专家张理琴医师立刻组织科内人员进行抢救,开放气道、止血、输血、补液...经过一系列抢救措施,李大叔脱离生命危险,目前已康复出院。
我们的上消化道(食管到十二指肠)就像一条“生命通道”。当这里的血管突然破裂,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400毫升(约1瓶矿泉水的4/5),就会引发呕血、黑便、心慌、晕厥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对肝硬化患者而言,最凶险的病因就是肝硬化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脏硬化后,原本流经肝脏的血液受阻,压力像被堵住的水管一样急剧升高(门静脉高压)。高压迫使血液“绕道”流经食管和胃底的细小静脉,导致这些静脉像“吹气球”一样膨胀、变薄(静脉曲张)。稍有不慎(如进食坚硬食物、用力咳嗽或排便),这些“高压气球”就可能瞬间破裂,引发灾难性大出血!
呕血、黑便、心慌…这些预警信号刻不容缓!
当出现以下信号,请立即警惕,它们可能是大出血的警报:
呕血: 呕吐物呈鲜红或暗红色(像咖啡渣)。
黑便: 排泄物像柏油一样粘稠、发亮、有腥臭味。
休克前兆: 头晕、心慌、出冷汗、眼前发黑,尤其是站立时加重。
重要警示! 约20%的患者可能先出现晕厥等休克症状,随后才呕血或排黑便,极易被误认为“低血糖”或“心脏病”!有肝硬化病史者,出现不明原因晕厥、乏力、冷汗,务必高度怀疑并立即就医!
生死时速!家人呕血,牢记“三不三要”急救法!
若身边有人(尤其肝硬化患者)突发呕血,黄金5分钟极其关键!请牢记 “12字救命口诀”:侧卧不动、快打120、禁水禁食!具体操作遵循 “三不三要”原则:
三不:
不仰卧! 立即让患者侧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导致窒息!
不喂水喂药! 任何经口的东西都可能加重出血!
不摇晃或强行搬动! 保持安静,减少出血风险!
三要:
要快打120! 清晰告知:“肝硬化患者呕血,可能休克!”(准确信息能启动急救绿色通道)。
要保持侧卧头偏! 确保呼吸通畅,解开过紧的衣领、腰带。
要记录情况! 留意呕吐物量、颜色、是否有血块,以及最后进食时间,供医生参考。
生命保卫战!医院里的多学科生死竞速
患者抵达我院急诊,立即启动消化道出血急救绿色通道,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专家团队迅速集结,展开多学科协作(MDT)的生死营救,经过一系列抢救措施,李大叔脱离生命危险,目前已康复出院。
防患于未然!肝硬化患者日常“避雷”指南
避免触发“血管爆裂”,日常管理至关重要:
饮食“雷区”与安全区:
绝对禁止: 坚果、油炸食品、带刺/骨的鱼/肉、硬质面包/饼干、粗纤维蔬菜(未煮烂)、过热食物饮料。它们像“小刀”可能划破脆弱的静脉!
安全推荐: 软烂的粥、面条、馄饨、蒸蛋羹、煮透的嫩叶蔬菜/瓜茄、去皮水果泥/果汁、嫩豆腐。食物温度宜温凉。
生活习惯“避雷针”:
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必要时就医止咳)。
避免提举重物(>5公斤)及剧烈运动。
严防便秘!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便剂(如乳果糖)。
戒烟限酒! 烟酒是肝脏和血管的“大敌”。
慎用药物! 避免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伤胃),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
管理情绪! 焦虑、暴怒会使血压飙升。学习放松技巧(听音乐、散步等)。
张理琴医生提醒:像李大叔这样的患者,通过及时的抢救和后续精心的治疗,重获了生机。但请千万记住:肝硬化患者的血管,如同高压下脆弱的老旧水管,“定期检修”(胃镜筛查)是防止“爆裂”(大出血)最可靠的保障!